《蒲城閑眺》
清·張元品
山樓攜屐看潮生,長笛誰家送遠聲?
半是梅花半楊柳,一番回首一番情。
葉懷欣/攝
明一代,倭寇屢犯沿海各地,燒殺搶掠。明初實行海禁,信國公湯和負責沿海防務和整飭要塞,設置衛(wèi)所,形成了御海建制。明代沿海衛(wèi)所制度,衛(wèi)下領所,所有千戶、百戶之分,下轄寨、臺(瞭望臺)、烽堠等,另設關、巡檢司等海防設施。
浙江是明代抗倭的重要前沿。沿海衛(wèi)所北起乍浦、南至蒲門,設置有衛(wèi)十一、所三十一。在衛(wèi)所之間,還設置有巡檢司四十八、寨三十三、關四、臺四十四、烽堠二百三十四等。除此以外,沿海居民還自發(fā)建造了許多寨堡、堠臺。如今,這些海防設施大多無存。
CCTV10播出的《地理中國》古城尋奇·蒲壯所城截圖
蒼南,地處浙閩交界,瀕臨東海,歷史上倭患嚴重。明洪武二十年(1387年)始,湯和奉命在平陽金舟鄉(xiāng)(今為蒼南縣金鄉(xiāng)鎮(zhèn))置衛(wèi)筑城,改稱金鄉(xiāng)衛(wèi),轄蒲門、壯士、沙園(今屬瑞安市)三個千戶所。由于壯士所城易登難守,多次被倭寇攻占。
正統(tǒng)八年(1443年)倭寇攻城,壯士所官兵棄逃,民也遷走,城遂廢。隆慶二年(1568年),壯士所歸并于蒲門所,遂改蒲門所為蒲壯所(簡稱蒲城)。
城墻和馬面 @溫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
清初海禁,蒲城百姓被迫棄城內遷。康煕年間取消海禁,設置蒲壯營。同治年間撤防,之后蒲城防御地位漸失,城防設施日漸殘損。
CCTV10播出的《地理中國》古城尋奇·蒲壯所城截圖
蒲壯所城及壯士所、龜峰巡檢司、白灣堡遺址是浙南沿??官梁7荔w系的重要組成部分,對硏究東南沿??官梁兔鞔l(wèi)所制度具有重要意義。
蒲壯所城,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2006年壯士所城、白灣堡和龜峰巡檢司遺址歸入蒲壯所城。
@云上世界-趙高翔Moor 蒲壯所城全景
蒲壯所城位于現(xiàn)蒼南縣蒲城鄉(xiāng)金城村,北倚龍山,南臨海灣。城平面南方北圓,呈不規(guī)則形狀,護城河環(huán)繞。
@溫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蒲城甕城
@多彩馬站
城墻三合土夯筑,內外包砌塊石,長2400余米,除北城墻倚龍山而筑,不設門外;其余三面各設一門,分別曰:威遠、正陽、挹仙。
組圖@多彩馬站
@云上世界-蒼南數字文旅影像館
城門設甕城及敵臺兩座,上建城樓,各城門之間內側有馬道連接。
登上城墻,耳畔仿佛聽到將士們的吶喊與戰(zhàn)馬的嘶鳴,讓人不禁想透過歲月的長廊,去回味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。
組圖@多彩馬站
城內主路為十字街,分別通往三側城門與龍山主峰。十字街同時將城內劃分為四個分區(qū),每一區(qū)域內由若干巷道組成。
蒲城五顯廟 @溫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
蒲城城隍廟 @溫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
城內街巷排列成“田”字形。街街相貫,巷巷相通。那些從時光中走來的記憶,被留存下來成為“古跡”,精心點綴著小城的光景。
城隍廟、文昌閣、東林寺、西竺寺、守武真官墓……城內古跡很多,古謠稱:“一亭二閣三牌坊,三門四巷七庵堂,東西南北十字街,二十四井八戲臺”,是對城堡結構的形象寫照。
@多彩馬站
@云上世界-陳擁軍
古城從悠悠歲月中走來,如今,躍然眼前的,是一幅幅愜意的生活畫卷。街頭巷尾散落的商鋪,簡簡單單,鋪陳著煙火氣;城門下、老樹下,放置著一排排長凳,支起了老人的夕陽時光。
蒲壯所城夜景 @云上世界-蒼南旅游
蒲城拔五更 吳正聞/攝
要在元宵節(jié)這一天來到蒲城的話,還可以見識到“拔五更”盛況。
“拔五更”是蒲城民間自發(fā)組織的一項獨特的大型迎春民俗活動,流傳至今已有數百個年頭。2007年被列為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。
據傳是明朝抗倭時期,為了防止抗倭官兵在春節(jié)期間疏于訓練,而組織了這個活動,后與當地的“晏公信俗”相結合,形成了迎神賽會活動。“拔五更”是整個活動中最熱鬧的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,現(xiàn)在泛指整個活動。
壯士所城遺址 @溫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
壯士所位于現(xiàn)蒼南縣漁寮鄉(xiāng)霧城村。所城占地面積約14公頃,城墻周長約1500米,為不規(guī)則長方形;東西長,南北短,城墻內外兩側用不規(guī)則塊石砌筑。
壯士所東城墻 @溫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
北面依棋子山坡而建,不設城門,其余三面均設城門、甕城、城樓等,城外南側有護城河。城內現(xiàn)尚存清代城隍廟及古井等遺物。城外山崗上留有煙墩遺跡,隱約可見當年壯士所城防御設施的布局。
龜峰巡檢司遺址 @溫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
龜峰巡檢司位于馬站鎮(zhèn)三墩洲村,設置于明洪武二十六年(1393年),設弓兵100名。弘治十三年(1500年),設郵鋪,清初裁撤,后為村民居所。
烽火墩 @溫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
司城東、北兩面依山坡,西面為天然峭壁,南面有蒲門所至壯士所的交通要道。它南望石鐘崗煙墩,東望打石坑煙墩、大尖山煙墩,是南北山路的關隘,地理位置十分重要。
得勝嵯碑 @溫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
巡檢司遺址平面呈布袋狀,現(xiàn)城墻和教場雖殘,但規(guī)模和輪廓俱在,墻體兩側用不規(guī)則塊石砌筑,內充碎石、混合土夯實。巡檢司是縣級衙門下屬的軍事機構,具有緝捕盜賊、治安巡防等作用,并與衛(wèi)所制度相關聯(lián),是衛(wèi)所制的重要補充。
白灣堡全景 @溫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
白灣堡北城門 @溫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
白灣堡位于赤溪鎮(zhèn)白灣村,屬民間自發(fā)建造,明初為抗倭而建。白灣堡三面環(huán)山,東臨赤溪港、南門港。前有古道與赤溪、蒲城相連,除南面外,溪水繞堡三面,構成天然護城河。
白灣堡楊府宮 @溫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
白灣堡占地約17000方米。城墻總周長約500米,用不規(guī)則塊石壘砌,中間夯土石。城墻南北面各開一門,堡內尚存楊府宮等傳統(tǒng)建筑。
@蒼南縣文廣旅體局供圖
@蒼南縣文廣旅體局供圖
<點擊查看導航>
視覺旅拍@金蛋的旅程
蒼南縣文廣旅體局供圖
作為浙南最南端的濱海集鎮(zhèn),如今的霞關脫胎換骨又飽含古老韻味,依山臨海的房屋各具風格,將海洋文化與街道、庭院景觀完美融合。
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權請及時聯(lián)系我們
更多資訊
投稿信箱:395315223@qq.com
新浪微博@龍港網站
商務合作微信號caoshongbin長按復制添加